[姐弟海外升學記] (四十八) 飲茶

黎咗加拿大之後好耐無出過街飲茶了。今日終於去咗一間叫做福臨門既茶樓飲茶。

儘管擁有一個氣派既名字 (註:喺香港,福臨門係名人飯堂),茶樓入面既裝潢卻有點陳舊:昏暗既燈光、深啡色既舊油漆、寫字樓式既天花板……我覺得自己好似去咗波士頓或者花園餐廳果種老派西餐廳。

茶樓門口企滿咗等位既人,令我回想起細個落街攞位、未有電子攞飛既年代。我好好奇:當年電子攞飛出現既時候,知客姐姐既心情,係咪同我宜家面對ChatGPT差唔多?


一坐低,伙記沖咗兩壼茶俾我地。因為唔見伙記有放低個大兜俾我倒茶,我猜想呢度係無所謂洗茶杯碗筷既習慣。有時諗返喺香港茶樓洗餐具既風俗都幾有趣:擺定野俾你洗,不就是默認自己洗得唔乾淨嗎?

拎起點心紙,發現呢度既點心選擇不比香港少。以包類為例,除咗大路既叉燒包、奶皇包之外,竟然有連喺香港飲茶都唔係成日有既「菠蘿叉燒餐包」同「雪山奶皇包」。我點咗雪山奶皇包,除咗本身嗜甜,亦因為感覺望住𥦬外既雪山景色食雪山奶皇包,好似份外應境。

阿囡話佢想食「腐竹牛肉ball」,聽落好似球類運動。我耐心地解釋俾佢知正確名稱應該係「山竹牛肉球」。我開始覺得如果我想聽笑話,每次去飲茶叫佢兩姐弟讀餐牌俾我聽就可以了。

我個人一向比較喜歡食果啲難消化又膽固醇高既食物 – 薑蔥牛栢葉、蝦醬吊桶仔、金錢肚等等。雖然呢度亦統統有齊,不過隨住自己年紀大又少運動,拎住支筆內心掙扎一番之後都係無膽量叫。


轉眼間,我地已經成枱都係點心。

喺加拿大飲茶,普遍食物既portion都幾大,尤其係蒸既點心。例如燒賣同牛肉球既size,就大概係我喺香港食既兩倍。有人話加拿大好多野仲停留咗喺十幾二十年前,我諗點心既size可能係其中一樣。

除咗份量,食物質素同味道亦絕不比香港遜色。我記得有位移民既朋友曾經擔心去到外國食唔返香港中式美食,另一位朋友同佢講:其實九七果時好多點心師傅都移咗民去加拿大,分分鐘宜家喺加拿大既老師傅仲多過喺香港。我開始有啲相信呢句說話。

儘管沒有電子攞飛、沒有豪華裝修、沒有龍鳳呈祥backdrop更沒有catwalk天橋,但喺呢間茶樓飲茶,反而令我有返細個喺舊香港飲茶既味道。


細個既時候其實唔係好鐘意飲茶,因為飲茶係一個好花時間既活動:大半個星期日就係喺茶樓度聽啲長輩傾計中渡過。

但人越大,就越鐘意飲茶。因為喺繁忙既香港,沒有一個地方比茶樓更適合同親朋好友慢慢暢談。以前唔鐘意飲茶太慢,宜家大咗反而就係鐘意飲茶夠慢。

黎到加拿大,飲茶帶俾我另一種意義。因為茶樓可以將我由西方文明瞬間帶返去香港setting:70%以上既華人、此起彼落既廣東話、中文為主既餐牌以至一籠籠熟悉既點心美食。

所以除咗享受變慢既時光,喺加拿大飲茶令我獲得既,仲有喺外國人主導既社會中,可以短暫做返majority既存在感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