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姐弟海外升學記] (115) 中文嘔血系列

喺外國教小朋友中文,係既嘔血又有趣。

嘔血,當然係因為佢地錯漏百出;但有趣,卻又因為佢地通常錯得好好笑。我發覺其實兩姐弟既中文錯誤,唔係random而係有系統既:

▌ 1:讀咗「隔離」個字

呢個係最最最常出現既錯誤。例如「病毒」個「病」字讀咗做個「毒」字。

所以「你有病」會變咗「你有毒」。雖則從醫學角度,呢句野又錯唔哂。

▌ 2:將形似字混淆

有時啲字好形似、只爭一兩劃、或者只係同部首,阿囡都會攪亂。

例如阿囡去到茶樓,會將「鳳爪」讀做「鳳瓜」、「蝦餃」讀做「蝦飯」。

所以,「灌湯餃」會變成「灌湯飯」。聽落…好似大碟抵食咗?

▌ 3:將同字詞語代替

因為識既詞彙少,所以一唔識果陣就用佢聽過既同字詞語黎交換。

例如「牛坑腩」,阿囡讀成「牛坑渠」。因為一講到坑字,佢淨係知道坑渠。

還好,佢讀完都覺得有啲唔對路。

▌ 4:將同音字混淆

例如「打稅」同「打碎」。

所以當我地話加拿大買親野都要打稅,弟弟唔開心咗好耐。

▌ 5:將同義字交換使用

以為同義字可以互通使用。

例如豬八戒,阿囡讀成豬八「切」。因為佢話反正「切」同「𠝹」,英文都係cut之嘛。

▌ 6:以聯想創作詞語

因為唔知道某樣野中文點講,所以嘗試以邏輯去聯想一個詞語。

例如阿囡如果想食薯片,佢會同我講:可唔可以食「鹹品」?

因為甜既snack = 甜品。咁鹹既snack仲唔係鹹品?

▌ 7:將中文字同其他文字或符號混淆

我都唔知呢個係咪呢個時代先會有既問題,畢竟小朋友見emoji多過見文字。

例如「出口」,弟弟會讀成「出square」(個口字好似正方形)。

又例如「井底之蛙」,弟弟會叫做「hash tag底之蛙」。

老婆叫我教返佢地啲中文,我好猶豫。因為我估我未教完就已經一係激死,一係笑死。

唔知你地既小朋友又中咗呢個list幾多款?

歡迎留言分享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